4 月 23 日,由祥峰投资中国基金和淡马锡基金会联合主办的首届“绿智未来”可持续发展全球挑战赛在上海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正式启动。复旦大学校长、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,杨浦区委书记薛侃、新加坡驻上海总领事罗德杰、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、上海市生态环境局相关领导,以及政府部门、企业、行业协会、金融机构、科创平台、学术机构、非营利组织代表等 200 余人出席启动仪式,见证这一重要时刻。
在以“加速气候创新:搭建资金桥梁,跨越创新死亡谷”为主题的圆桌讨论环节,亚洲开发银行原首席气候变化专家、国家气候中心原副主任吕学都先生受邀出席并分享观点。
吕学都强调,技术进步是解决气候问题的唯一出路。他指出,当前社会在理解和推进“双碳”目标时存在一些误区,国家提出2030年前碳达峰、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,符合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律。但现在有些做法把2060年要完成的工作,提前到现在来做,这是不对的。技术发展成熟需要时间和实践积累。
他举例称:“国家从2004年就开始部署CCUS技术研发,到现在20年过去了,仍处于比较早期阶段。仍然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实践不断创新、验证和积累。”
在投资策略上,吕学都建议区分不同类型来推进投资策略,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等技术可作为当前重点加速市场化推进,碳捕集等“兜底技术”及那些对保护气候具有革命性影响的技术,则需要“耐心资本”的长期支持,因为没有长期资金的支持,难以持续创新和改进,会很快夭折。
吕学都呼吁,要动员全社会各方力量都参与推进低碳发展进程,不同机构可能关注的重点不同,但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,才能确保在推进实现双碳目标进程中,既满足当下需求,又为长远目标做好准备。
新浪声明: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,未经演讲者审阅,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